作者:林杏鴻

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

英國Sussex大學媒體與文化研究博士候選人

台灣女性影像學會常務理事

台灣女性影展策展人

高雄市立獅甲國中美術與表演專任教師


 

一個「有文化的」的城市,或者說一個「生活身心自在舒適」的城市,都必須不斷提供文化滋養以建立豐富且多元的文化底蘊。這個底蘊的建立,除了透過持續不斷的文化藝術活動來活躍在地藝文環境外,若沒有建構許多創新點子交流的實驗空間,讓全球與在地藝術創作者或是與民眾不斷互動並衝撞出新的火花,恐怕文化底蘊無法持續豐厚而相對貧乏。

近年來高雄政府以朝向「國際化城市」規格邁進,因此也愈來愈著重文化藝術的重要性,但多著重在文化/藝術節的舉辦,藉此希望引進國內外知名/大型藝文團體以提昇高雄民眾的文化素養,同時也作為培育年輕潛力新秀的平台。然而藝文活動,仍有著節慶式無法持續培育藝術新秀或與國際對話的缺點。因此欲擠身為國際城市的高雄市,需要有更多常態性創新與藝文的交流實驗空間,或者稱為「藝術村」形式,可作為邀集/吸引更多國內外創意及藝術人士駐地,持續提供刺激當地藝文及創意環境的養分;還能讓駐地創作者將高雄作為創作/創意的土壤。目前在高雄,持續性的藝文交流與實驗空間,僅有位居北高雄的橋頭藝術村;而相較於台北(類似的空間則有台北國際藝術村、寶藏嚴國際藝術村、草山國際藝術村、台北數位藝術中心駐村計畫、以及板橋435國際藝術村)或是上海、北京(皆有數個藝術村,大多已成為觀光、文創產業、藝術產業的集散地)等國際性城市,仍顯得相當缺乏。

透過歷史建築再利用更能將過去與現今文化作新的連結,延續並增強這個城市文化底蘊;我們不難看見許多城市對於歷史建築再利用的成功案例,除了持續塑造在地認同外,也帶來觀光及產業的效益。即將拆除的行仁新村前身正是日治時期日本天皇親戚大谷光瑞的住所;他專研紅茶,也作為一個探險家,遊歷歐美亞許多城市,並決定在高雄設立「逍遙園」,作為他在南國的家。同時大谷先生與世界各地交會的冒險創新精神,正與創新藝文交流的實驗場精神相符。並且現今行仁新村(逍遙園區)裡,日式建築、漢式屋舍、以及有機式的違建群等多樣空間共生,將可以展現高雄(台灣)特殊的歷史文化的雜種特性;日治時期建築常融合東西方文化元素,正也是國際交流相互取材作為生活上運用的結果。

因此基於高雄缺乏藝文/創意空間的需求,以及逍遙園的特殊屬性,筆者對於未來「逍遙園」與當代藝術空間的想像,如下:

1.目前百年建築「逍遙園」主體:延續大谷先生對於紅茶的專研,將這空間作為「品茶及茶思空間」。這個主體空間大部份保有原來混雜建築樣式,可作為該園區歷史發展及建築文化特色的介紹空間,並為未來鄉土教育的活教材。同時設立一個紅茶文物區,介紹世界及台灣紅茶的起源與特色;另外,品茗與茶思區,除了可以品茗不同種類紅茶,每月的創意紅茶、甚至發展出紅茶新料理外,持續舉辦世界與台灣新創意思潮與展現的講座與分享,作為培育在地多元文化創意的土壤。

2.保存園區內的三棵(百年)老樹,形成小型戶外展演場地,作為動態藝術的創作空間。

3.目前眷村形態的行仁新村,應作為高雄歷史及空間記憶一部份;建議保存部份房舍,作為國際及國內藝術家或創新者的駐地空間、靜態展覽、以及小型室內展演場地。

期待在逍遙園遊園時,人生逍遙自在,充滿創新與藝術的活力,讓高雄的文化藝術底蘊持續豐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逍遙園區再生行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